2024年12月28日,学院在水利楼502聚会会议室举办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30周年庆典暨专业建设研讨会,配合回首了专业生长历程,探讨未来生长偏向。學院領導班子、退休教师代表、在职教师代表、企业代表以及自1994年专业建设以来的历届校友代表加入聚会会议,聚会会议由学院给排水工程专业教研室教师孙柏林主持。
專業發展三十載,碩果累累鑄輝煌
作爲內蒙古自治區開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首批高校之一,內蒙古農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自1994年創辦以來,已培養了27屆畢業生,共計1615名優秀人才,爲自治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會議回顧了專業從無到有、從起步到壯大的發展曆程,並全面展示了在本科教學、實踐教學、科研創新等方面取得的豐碩结果。
學院領導与退休教师致辞,寄语未来生长
開幕式上,學院院長李昊致辭,表達了對專業發展的肯定以及對未來的期望。專業創立初期的第一任負責人裴國霞教授發表講話,回顧了創立之初的艱辛歲月和發展曆程,激勵在場師生傳承優良傳統,不斷開拓進取。
教研室主任發言,規劃專業未來藍圖
教研室主任梅小樂發表了題爲“內農給排人的專業建設之路(1994-2024)”的演講。他回顧了專業在教學、科研和實踐中的探索與结果,並分享了未來發展的焦点思路:“抓實踐、重科創,探尋個人潛力”。梅小樂体现,未來將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強化企業導師進課堂機制,同時注重課程思政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努力培養具有工程能力、工程思維和社會責任感的複合型人才。
校企联动,共话人才培養新模式
來自內蒙古東源投資集團、北京首創環保集團等多家企業代表圍繞專業人才需求、校企相助模式進行發言。他們充实肯定了學校在培養工程技術人才方面的貢獻,並体现希望通過更多形式的相助,配合推動給排水專業發展和技術革新。
實踐與創新齊頭並進,培養複合型人才
聚会会议集中探讨了实践教学与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模式。近十年来,专业教研团队通过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驻厂实习环节,以及引入企业导师进课堂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综合素质。此外,基于企业运行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开展科技創新运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平台。
課程思政融合,塑造社會責任感
會議還分享了課程思政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創新經驗。在生産實習中融入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進一步深化教育的育人功效。
校友齊聚,共敘同窗情誼
從1994級到2020級的曆屆校友代表重返母校,與在校師生分享成長經曆和職業體會。他們体现,母校紮實的專業培養爲其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並爲專業的進一步發展獻計獻策。
展望未來,推動專業高質量發展
在總結環節,學院黨委書記陳立永強調,將繼續承袭“立足內蒙古,爲自治區培養行業所需之人”的焦点理念,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質量管控,深化校企相助模式,推動課程革新創新,爲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水平技術人才。
此次研討會總結了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三十年的發展结果,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思路和努力偏向。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將繼續以服務自治區需求爲己任,砥砺前行,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