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高尺度和越发繁重的任务。凭据中央、自治区和学校党委的要求部署,PP电子工程学院分党委坚持把科学理论武装、群众路线教育、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高等教育综合革新与创新的要求落实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中,健全組織機構、学习制度和考核机制,创新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要领,注重总结经验、探索模式和示范引领,不停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事情上取得新成效。学院分党委荣获2012年全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下层党组织、学院测绘工程系党支部荣获2015年自治区高校工委先进下层党组织荣誉称谓。
一、堅持領導帶頭,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全員學習模式有活力
近年來,學院始終以“領導重視帶頭學、創新載體全員學、注重结果推動學”的形式,努力營造全員學習的氛圍,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上水平、上台階,從而使學院黨員群衆思想上有新境界、素質上有新提高、事情上有新突破,學院科學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一是領導重視帶頭學,增強領導力。實施“領導帶頭全員學”的模式,把中心組學習與建設學習型領導班子結合起來,明確學習內容,完善學習制度,創新學習形式,形成班子成員帶頭學、黨支部推動學、普通黨員比著學的良好局面。學習過程中,通過開展系列專題活動,增強學習的針對性、生動性和有效性。
二是創新載體全員學,增強凝聚力。學院分黨委著眼于創新學習載體,增強學習實效,特別是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學院分黨委突出組織引領,以“發揮黨員教師先鋒模範作用,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爲主題,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學習論文集的形式宣傳和鞏固學習结果,廣大教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顯增強。
三是注重结果推動學,增強轉化力。學院分黨委始終把創建學習型黨組織與學院中心事情緊密結合,與教學科研緊密結合,與教師發展緊密結合,明確學習目標,注重將學習结果轉化爲教師發展的不竭動力,努力讓每一名教師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在學習活動中,圍繞“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這一主題,撰寫了學習心得,老師們一致体现,在今後的事情中,將越发深刻領會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熱情獻給教育事業,全心撲在教學第一線,在教書育人中不斷創造新業績,以實現“中國夢”爲己任,以“四有好老師”爲標准,真鑽研、真行動、真改變,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師。
二、堅持內容爲王,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抓力
一是圍繞中心抓黨建,召開黨建事情研討會,開展“四有好老師”標准討論活動,撰寫學習心得體會,編印《發揮黨員教師先鋒模範作用,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文集。通過研討,統一思想,堅定信念,“聽黨的話,緊跟黨走”變成師生的自覺行動。例如,測量實習指導教師在蠻漢山實習期間,組織學生“出早操、升國旗、唱國歌”,將黨的教育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
二是創新黨支部設置模式,教工支部建在系,支部事情與教學科研同部署、同落實、相互融合;研究生支部建在學科,使學科師生團隊與支部事情緊密結合;本科生支部建在專業,通過各類專業競賽、黨員挂牌示範、聯系宿舍、素質拓展、學習競賽發揮作用。
三是黨建與教學事情緊密結合,各系按專業設崗,黨支書和系主任每人牽頭負責一個專業建設,實行系集體決策機制,形成既抓黨務又抓業務的事情花样。
四是通过积极加入学院教育教学革新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推动事情。例如,通过实施督导组全笼罩听课和“5311”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量化绩效考核,实行绩效奖励人为制度,通过自然基金项目申报指导把关和中期考核,提高项目获准率和完成质量;通过农业水利工程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家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養质量和同专业海内知名度;通过逐项研究并落实教代会提案、意见,解决生长瓶颈问题;通过团体酝酿“十三五”计划框架,明确今后生长目标等。
三、堅持講壇促學習,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有動力
學院分黨委通過領導講黨課、舉辦理論講壇、學術講壇、團學講壇,爲師生提供鮮活生動的知識,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
一是坚持學院領導亲临讲台讲党课,发动学习。专题党课的开设,方便了院领导与大学生面劈面论形势、讲政策,在每学期的党课上,院领导做形势政策陈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坛运动,教育学生既要读好课堂上的书,又要读好社会这本书,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卖力,对亲人卖力,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卖力,进而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卖力,做一个有价值、卖力任的人,继续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自觉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分党委书记还带头为师生作陈诉,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践行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系列党课运动。
二是堅持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推動學習。學院結合中心事情和實際,經常性地開展理論講壇和研討活動,通過中心組學習推動全體黨員和教職工學習。學院每周開展1次班子成員集中學習活動,每兩周召開1次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會和1次全體教職工集體學習會,每月召開1次專題研討會,每季度召開1次調研座談會,每半年開展1次師生思想動態調研,形成調研報告,每年進行1次學習總結和考評驗收事情。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結合,在學習研討過程中醞釀了學院《招生、培養、就業(創業)聯動機制實施方案》《青年教師能力提升計劃》《課程組建設實施方案》《學院“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學生黨員服務站實施方案》《學院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等學院綜合革新的措施辦法。
三是堅持開放交流、學術互動,促動學習。長期以來,學院接纳“走出去,請進來”等措施,爲培養創新人才搭建平台和創造條件。
近三年,學院先後選派7名教師到國內外高校學習深造;選派教師代表參加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擴大學術交流和影響;輪流選派45歲以下青年教師到企業鍛煉,提高實踐能力;選派教師參加全國水利類專業教學技术大賽,獲特等獎1人、一等獎3人;選派學生代表隊參加自治區和全國專業技术競賽,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優勝獎3項,並榮獲優秀組織獎,獲全國高校大學生測繪技术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自治區測量技术競賽特等獎2項及團體總成績第一名,獲第六屆全國BIM應用技术大賽總決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獲第八屆“挑戰杯”全區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銀獎等多項獎勵。同時也湧現出一批勵志、勤學、創新、奉獻的優秀學生典型:石慧強、胡建新獲全國水利十佳未來之星,郭少峰、鮑澤明獲全國水利十佳未來之星提名獎,塔娜、柴慧祥獲自治區十佳桃李之星。
此外,在走出去的同時,學院還主動“請進來”。近三年,學院先後承辦了近20余次國際國內大型學術會議,來自80多個國內外研究機構與著名大學的4位院士及100余位專家、教授來學院爲師生作報告,校園文化氛圍不斷提升,內涵建設不斷加強,組織和個人較好地實現了全面發展。
四是坚持党团联动,拉动学习。通过举办团学讲坛,开设分党校、分团校培训班,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党有招呼,团有行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我为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代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庆“七一”党章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实践运动,为人才培養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四、堅持四位一體,學習型黨組織示範基地建設有張力
学院分党委坚持以建设科学理论武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善于探索和创新的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探究理论本源的科学精神、实现小我私家生长与组织生长相一致的原则,以弄清为什么,明确学什么,创新怎么学为主线,充实发挥中心组领航舵手、党支部中流砥柱、党小组重要载体、党员基本力量四位一体、环环相扣的机制,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发动领导思想理论素质提升和学习型学院气氛的营造为目标,在教学、治理、科研、服务等各项事情中取得显著结果:学院现有4个教学系、11个本科专业、1个综合实验中心、4个综合实验室、21个功效实验室,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在职工程硕士点,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十二五”期间获批教育部创新生长计划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个,自治区教育厅創新團隊1个,自治区科技創新團隊1个,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品牌专业、9门自治区精品课程、4个自治区教学团队,2010年以来肩负1项国际相助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3项为重点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国家级教学结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教学结果奖8项,在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595篇,编写出书专著和教材48部。
總之,通過用先進理念引領、科學標准权衡、有效要领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夯實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基礎,拓展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功效,確立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目標,提高了思想認識,掌握了總體要求,完善了學習制度,突出了學習重點,加強了學風建設,創新了學習方式,保證了學習質量,加強了組織領導,中心組示範引領作用越发明顯,學習型黨組織創建事情不斷深化,學院革新建設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