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事情的意见
(2023年1月2日)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黨中央認爲,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事情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産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事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事情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增强党对“三农”事情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生长,坚持城乡融合生长,强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宁静、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生长、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事情,加速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
(一)全力抓好糧食生産。確保全國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穩住面積、主攻單産、力爭多增産。全方位夯實糧食宁静基本,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開展噸糧田創建。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産,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再生稻。支持開展小麥“一噴三防”。實施玉米單産提升工程。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稻谷補貼,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健全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産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實施好優質糧食工程。鼓勵發展糧食訂單生産,實現優質優價。嚴防“割青毀糧”。嚴格省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宁静責任制考核。推動出台糧食宁静保障法。
(二)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紮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産者補貼,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統籌油菜綜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輪作,鼎力大举開發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支持木本油料發展,實施加速油茶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落實油茶擴種和低産低效林革新任務。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三)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加速發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加速糧食烘幹、農産品産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集中連片推進老舊蔬菜設施革新提升。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和水産養殖池塘革新升級。在保護生態和不增加用水總量前提下,探索科學利用沙漠、沙漠等發展設施農業。鼓勵地方對設施農業建設給予信貸貼息。
(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加速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分領域制定實施方案。建設優質節水高産穩産飼草料生産基地,加速苜蓿等草産業發展。鼎力大举發展青貯飼料,加速推進稭稈養畜。發展林下種養。深入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合理利用草地資源,推進劃區輪牧。科學劃定限養區,發展洪流面生態漁業。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産業。加大食品宁静、農産品質量宁静監管力度,健全追溯治理制度。
(五)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調控。加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強化儲備和購銷領域監管。落實生豬穩産保供省負總責,強化以能繁母豬爲主的生豬産能調控。嚴格“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繼續實施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補助政策。完善天然橡膠扶持政策。加強化肥等農資生産、儲運調控。發揮農産品國際貿易作用,深入實施農産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深入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健全常態化、長效化事情機制。提倡康健飲食。
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六)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嚴格耕地占補平衡治理,實行部門聯合開展補充耕地驗收評定和“市縣審核、省級複核、社會監督”機制,確保補充的耕地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産能不降。嚴格控制耕地轉爲其他農用地。探索建设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機制,明確利用優先序,加強動態監測,有序開展試點。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事情。
(七)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完成高標准農田新建和革新提升年度任務,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浇灌,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的實施方案。加強黑土地保護和坡耕地綜合治理。嚴厲打擊盜挖黑土、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爲。強化幹旱半幹旱耕地、紅黃壤耕地産能提升技術攻關,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後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
(八)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重洪流利工程建設,加速構建國家水網骨幹網絡。加速大中型灌區建設和現代化革新。實施一批中小型水庫及引調水、抗旱備用水源等工程建設。加強田間地頭渠系與灌區骨幹工程連接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支持重點區域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推進黃河流域農業深度節水控水。在幹旱半幹旱地區發展高效節水旱作農業。強化蓄滯洪區建設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加速實施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和小型水庫宁静監測。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革新。
(九)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研究開展新一輪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農業氣候區劃事情。優化完善農業氣象觀測設施站網结构,分區域、分災種發布農業氣象災害信息。加強旱澇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和農業生産防災救災保障。健全基層動植物疫病蟲害監測預警網絡。抓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常態化防控和重點人獸共患病源頭防控。提升重點區域森林草原火災綜合防控水平。
三、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十)推动农业要害焦点技术攻关。坚持工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明白、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創新体系,加速前沿技术突破。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設,增强农业基础性恒久性视察实验站(点)建设。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
(十一)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完玉成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構建開放協作、共享應用的種質資源精准鑒定評價機制。全面實施生物育種重大項目,紮實推進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加速培育高産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作物等新品種。加速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産業化法式,有序擴大試點範圍,規範種植治理。
(十二)加速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支持北鬥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探索與作業量挂鈎的補貼辦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責任。
(十三)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速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推進水肥一體化,建设健全稭稈、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汙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觀測試驗基地建設。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加強農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屬汙染源頭防治。強化受汙染耕地宁静利用和風險管控。建设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制度。出台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嚴格執行休禁漁期制度,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鞏固退捕漁民安置保障结果。持續開展母親河複蘇行動,科學實施農村河湖綜合整治。加強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革新。加大草原保護修複力度。鞏固退耕還林還草结果,落實相關補助政策。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爲,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範治理。
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结果
(十四)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壓緊壓實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结果責任,確保不松勁、不跑偏。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對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的監測戶,落實開發式幫扶措施。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兜底保障。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宁静保障结果。
(十五)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衆內生發展動力。把增加脫貧群衆收入作爲基础要求,把促進脫貧縣加速發展作爲主攻偏向,越发注重扶志扶智,聚焦産業就業,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産業發展的比重力爭提高到60%以上,重點支持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消費幫扶,持續推進消費幫扶示範都市和産地示範區創建,支持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財政資金和幫扶資金支持的經營性幫扶項目要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增收。管好用好扶貧項目資産。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持續運營好就業幫扶車間和其他産業幫扶項目。充实發揮鄉村公益性崗位就業保障作用。深入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一批補短板促振興重點項目,深入實施醫療、教育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更好發揮駐村幹部、科技特派員産業幫扶作用。深入開展鞏固易地搬遷脫貧结果專項行動和搬遷群衆就業幫扶專項行動。
(十六)穩定完善幫扶政策。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结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開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成效監測評價。保持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紮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事情。凭据市場化原則加大對幫扶項目的金融支持。深化東西部協作,組織東部地區經濟較發達縣(市、區)與脫貧縣開展攜手促振興行動,帶動脫貧縣更多承接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持續做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調整完善結對關系。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研究過渡期後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
五、推動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
(十七)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實施農産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農民相助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引導農産品加工企業向産地下沈、向園區集中,在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主産區統籌结构建設農産品加工産業園。完善農産品流通骨幹網絡,革新提升産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结构建設一批城郊大倉基地。支持建設産地冷鏈集配中心。統籌疫情防控和農産品市場供應,確保農産品物流暢通。
(十八)加速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全面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加速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縣域集收罗配中心,推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鼎力大举發展配合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鄉村下沈。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遊休閑、養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下鄉。
(十九)培育鄉村新産業新業態。繼續支持創建農業産業強鎮、現代農業産業園、優勢特色産業集群。支持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實施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實施鄉村休閑旅遊精品工程,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鼓勵發展農産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産等模式,建設農副産品直播電商基地。提升淨菜、中央廚房等産業標准化和規範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産業。
(二十)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産業。完善縣鄉村産業空間结构,提升縣城産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效,增強重點鎮集聚功效。實施“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引導勞動密集型産業向中西部地區、向縣域梯度轉移,支持大中都市在周邊縣域结构關聯産業和配套企業。支持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農高區托管聯辦縣域産業園區。
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十一)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強化各項穩崗纾困政策落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穩崗傾斜力度,穩定農民工就業。促進農民工職業技术提升。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測預警機制。維護好超齡農民工就業權益。加速完善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制度。加強返鄉入鄉創業園、農村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等建設。在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赈,適當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
(二十二)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相助社、相助社凭据生长需要办企业,发动小农户相助经营、配合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鼎力大举生长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勉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設,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生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增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历程羁系。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离开、社企离开,连续深化供销相助社综合革新。
(二十三)賦予農民越发充实的財産權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革新,紮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讓農民更多分享革新紅利。研究制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事情指導意見。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革新試點,切實摸清底數,加速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加強規範治理,妥善化解曆史遺留問題,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探索建设兼顧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調節機制。保障進城落戶農民正当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願有償轉讓。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産權制度革新结果,構建産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産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全農村集體資産監管體系。保障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正当權益。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革新。深入推進農村綜合革新試點示範。
七、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二十四)加強村莊規劃建設。堅持縣域統籌,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合理確定村莊结构和建設邊界。將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目錄。規範優化鄉村地區行政區劃設置,嚴禁違背農民意願撤並村莊、搞大社區。推進以鄉鎮爲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民居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空間和産業用地需求,出台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南。編制村容村貌提升導則,立足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提升村莊風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實施傳統乡村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建设完善傳統乡村調查認定、撤並前置審查、災毀防範等制度。制定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建設指引。
(二十五)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大村莊公共空間整治力度,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鞏固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结果,引導農民開展戶內改廁。加強農村公廁建設維護。以人口集中村鎮和水源保護區周邊村莊爲重點,分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及時清運處置。推進廁所糞汙、易腐爛垃圾、有機廢棄物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二十六)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和宁静治理,推動與沿線配套設施、産業園區、旅遊景區、鄉村旅遊重點村一體化建設。推進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標准化革新,開展水質提升專項行動。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支持農村危房革新和抗震革新,基本完成農房宁静隱患排查整治,建设全過程監管制度。開展現代宜居農房建設示範。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加速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落實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加強農村應急治理基礎能力建設,深入開展鄉村交通、消防、經營性自建房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治理攻堅。
(二十七)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沈,著力加強单薄環節。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平。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縣域統籌,加強鄉村兩級醫療衛生、醫療保障服務能力建設。統籌解決鄉村醫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問題,推進鄉村醫生隊伍專業化規範化。提高農村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做好農村新冠疫情防控事情,層層壓實責任,加強農村老幼病殘孕等重點人群醫療保障,最洪流平維護好農村居民身體康健和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優化低保審核確認流程,確保切合條件的困難群衆“應保盡保”。深化農村社會事情服務。加速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推廣日間照料、相助養老、探訪關愛、老年食堂等養老服務。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加強農村未成年人保護事情,健全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關心關愛精神障礙人員。
八、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
(二十八)强化农村下层党组织政治功效和组织功效。突出大抓下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事情队,强化派出单元联村帮扶。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糜烂和作风问题整治。连续开展市县巡察,推动下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视委員會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全方位治理和经常性监视。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十九)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強化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效,壓實縣級責任,推動鄉鎮擴權賦能,夯實村級基礎。全面落實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鄉走村、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幹部經常入戶走訪制度。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加強鄉村法治教育和执法服務,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完善網格化治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推進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農村賭博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爲。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組織開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
(三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宣傳教育,繼續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深化農村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建設,支持鄉村自辦群衆性文化活動。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深入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範,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進農村喪葬習俗革新。
九、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
(三十一)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爲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壓實地方政府投入責任。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將切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範圍。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鼓勵將切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市場主體實施,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更多投向農業農村。用好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存款准備金、差異化金融監管和考核評估等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投放,重點保障糧食宁静信貸資金需求。引導信貸擔保業務向農業農村領域傾斜,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加強農業信用信息共享。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優化“保險+期貨”。加速農村信用社革新化險,推動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鼓勵發展漁業保險。
(三十二)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組織引導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社會事情、精神文明建設等領域人才到基層一線服務,支持培養本土急需緊缺人才。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提高培訓實效。鼎力大举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産教融合和校企相助。完善都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激勵機制,對長期服務鄉村的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引導都市專業技術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允許切合一定條件的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教師“優師計劃”、“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實施鄉村振興巾帼行動、青年人才開發行動。
(三十三)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建設,推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加強中心鎮市政、服務設施建設。深入推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同常住人口挂鈎、由常住地供給機制。做好農民工金融服務事情。梯度配置縣鄉村公共資源,發展城鄉學校配合體、緊密型醫療衛生配合體、養老服務聯合體,推動縣域供電、供氣、電信、郵政等普遍服務類設施城鄉統籌建設和管護,有條件的地區推動市政管網、鄉村微管網等往戶延伸。紮實開展鄉村振興示範創建。
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事情的重要論述,把“三農”事情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不斷提高“三農”事情水平。加強事情作風建設,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樹牢群衆觀點,貫徹群衆路線,多到基層、多接地氣,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化系統觀念,統籌解決好“三農”事情中兩難、多難問題,掌握好事情時度效。深化糾治鄉村振興中的各類形式主義、权要主義等問題,切實減輕基層迎評送檢、填表報數、過度留痕等負擔,推動基層把主要精力放在謀發展、抓治理和爲農民群衆辦實事上。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堅持五級書記抓,統籌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结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情況作爲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鄉村振興統計監測。制定加速建設農業強國規劃,做好整體謀劃和系統部署,同現有規劃相銜接,分階段紮實穩步推進。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焦点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踔厲奮發、埋頭苦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速建設農業強國,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的貢獻。
轉自:中農博科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