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我院学生对“深水杯”大赛的认识与理解,培养我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大赛中的创新意识与相助精神,同时表彰我院在第四届“深水杯”全国给排水科技創新大赛上划分荣获三等奖和优胜奖的两支队伍。我院于12月31日早上8:00在水利楼513展开“深水杯”全国给排水科技創新大赛赛后分享总结会,出席本次聚会会议的老师有梅小乐、于淑玉、张琦、杨红,并由加入第四次“深水杯”全国给排水科技創新大赛的选手:刁月、王立超、石磊、习庚辰、李晨、李东阳、苑林枫等人分享经验,加入本次运动的另有我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门学生。
聚会会议开始,首先是参赛人员向各人分享角逐中的经验与不足。刁月同学分享了各个高校的参赛作品,并认为赛前的准备阶段应做好充实准备,合理部署时间。要认真解读角逐主题,完成的作品要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不行过于理念化。苑林枫同学分享经验:作品不行偏于理念化,要以企业缔造效益为主,要看到我校与其他知名高校之间的差距,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培养自信心。王立超同学提到,专业知识一定要扎实,学习其他高校的优点。其次,他提出建设由我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老师来组织领导的给排水科技創新协会,并介绍了该协会的基本章程。其他选手也为各人分享了经验。
参赛人员分享完经验后,梅小樂老師作出总结,他提到“深水杯”大赛要着重于创新,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专业知识,打开思维才气缔造出对大赛主题更具有针对性的作品。我院加入“深水杯”大赛的成员不局限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多专业交织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其次,梅小樂老師对我院给排水科技創新协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与建议。
最後,于淑玉老師指出,參賽人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團隊裏的每個成員都要有責任意識,通過發揮自身價值、發掘自身特色來爲團隊做貢獻。她還強調參賽人員的組成中要有30%是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外的學生,以此來加強參賽團隊的綜合實力。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注重作品的實用性,還要積極發揮參賽人員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在此過程中發揮引導作用,爲學生提供努力的偏向。
此次會議上,同學們在分享經驗的過程中提高了對此項大賽的理解與認識,爲我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參加“深水杯”大賽奠基了基礎,相信我院學生將會在下一屆“深水杯”大賽上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梅小樂老師

于淑玉老師

張琦老師

楊紅老師








學生發言

會議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