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上午,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和水科學系任理教授應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屈忠義教授的邀請,以騰訊會議的方式,爲我院農業工程學科的師生們作了“內蒙古河套灌區主要作物水分生産力模擬及種植結構區劃”的學術報告。報告由屈忠義教授主持,美國佛羅裏達州立大學文理學院地球、海洋和大氣科學系的葉明教授、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系的胡海珠副教授通過線上的方式參與學術交流互動,我院青年教師白燕英、闫志遠、張棟良、楊威和部门研究生在水利樓502會議室參與會議。
“黃河流域內蒙古河套灌區引黃浇灌量減少趨勢下對作物水分生産力有怎樣的影響,以提高作物水分生産力爲目標如何在種植結構上進行结构,是切合國家對西部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節水增效目標的科學問題。”任理教授通過回顧七年前實地調研河套灌區土壤條件、灌排規劃、田間試驗等內容,結合現場拍攝和收集的大量珍貴圖文資料,對比歸納總結同行之間的研究結果和結論,深入淺出地介紹開展這項研究的初衷。緊接著,他結合其團隊在華北平原主要作物水分生産力空間模擬研究的長期積累,重點介紹了農業水文模型SWAP-WOFOST的構建要领,准確劃分模擬單元,巧妙設計模擬試驗,對河套灌區2000-2010年春小麥、春玉米、向日葵水分生産力的空間漫衍進行了模擬,給出了推薦的畦灌浇灌制度。同時,他還簡要介紹了河套灌區暗管工程、鹹淡輪灌下的主要作物水分生産力和經濟效益較優的浇灌制度,展示了在現行浇灌排水條件下以提高作物水分生産爲目標對種植結構區劃的空間漫衍圖。
學術報告期間,任教授針對河套灌區作物水分生産力模擬研究的難點問題與研究生進行了線上線下互動,包罗如何在模型模擬的整個河套地區耕地的空間尺度上概化末級排水系統,如何用穩態的地下水流Hooghoudt公式模擬描述非穩態的地下水流過程,如何針對河套灌區耕地差异尺度單元種植結構多種類作物開展現狀結構中主要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計算並進而對種植结构進行區劃,如何忽略整個灌區尺度地下水滲漏對淺層地下水補給和城鄉人畜飲水與工業用水對淺層地下水開采的影響等。

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屈忠義主持學術報告會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和水科學系任理教授作學術報告




研究生與任理教授學術交流

學術報告會現場
任理簡介:
任理,1959年6月生,工學博士,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和水科學系教授。
曾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2年-2005年);中国科学院盘算数学与科学工程盘算研究所科学与工程盘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2002年-2004年);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历程重点实验室水文水资源研究偏向客座研究员(2004年-2007年)。曾受邀为:中领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員會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学部与中国地质视察局水文地质情况地质部“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成员。目前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历程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多年担任《水利学报》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委。研究领域:土壤物理与农业水文。近年来的研究偏向:农业水土资源情况可连续利用的模拟与评估。主持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导了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1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曾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励(1998年);中国农业大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4年、2006年和2019年)。所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008年)。在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10篇,出书学术专著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