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增强師德師風建设,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教育引导宽大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学院组织开展《师说》--优秀教师系列访谈运动,挖掘先进典型,讲述水建故事,传承水建精神。
繼往開來,踵事增華。2024年6月12日,學院開展師說--學院優秀教師系列訪談活動第四期,本期受邀訪談教師爲徐明賢老師。
徐明賢老師回憶了自己在華東水利學院(後爲河海大學)學習陸地水文專業的求學曆程和在校學習時參加三峽庫區建設前期水文地質勘探和資料整理等事情。談到自己畢業後支邊來到內蒙古事情時,徐老師講述了自己37年的事情生涯過程中難忘的點滴,感謝朝倫巴根老師、陳亞新老師等自己的領導同事們在事情期間給予的支持和幫助。徐老師誠摯的說自己喜歡老師這個職業,爲班級學生上課她越发關注學習能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並希望通過自己的更多支付,讓他們能夠趕上進度,學到知識。徐老師希望青年師生做永遠行走在求知门路上的苦行者,希望各人能夠堅守對知識、技术的渴望,腳踏實地,默默耕作。希望學生們尊敬師長,孝敬怙恃,努力成長爲對家庭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韋斯特弗在接受《福布斯雜志》訪談時曾說,教育意味著獲得差异的視角,理解差异的人、經曆和曆史。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拓。徐明賢老師用紮實的學識、言傳身教的耕作,培養了一大批水利的棟梁,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啓智潤心、因材施教的教育家精神。她說,教育應該是生命對生命的尊重,人格與人格的平等,情感與情感的共鳴,此愛與彼愛的融会,智慧對智慧的點燃,文化對文化的蘊澤。她堅信,教育,讓生命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徐明賢老師簡介
徐明賢,女,漢族,出生于1937年4月,浙江海鹽人。1955年9月至1960年7月就讀華東水利學院(後爲河海大學)水文系陸地水文專業,畢業後于1960年10月支邊到內蒙古。先在剛建设的內蒙古水利水電學院(後更名爲內蒙古水利電力學院)任教,1962年10月整體並入內蒙古農牧學院,在新建设的農田水利系任教。
長期從事水文與水資源專業的教學事情,給本科生主講《工程水文學》《水文測驗》《水文計算》《水文水利計算》和《水庫調洪演算》等課程。指導畢業班畢業設計有關水文分析、水利計算的教學任務,同時指導學生生産實習。
參加過多項科研項目和生産項目,其中“黃河河套灌區浇灌水利用系數與提高途徑”獲1980年自治區人民政府重大科技结果四等獎。參加“赤峰老哈河暴雨徑流分析”課題研究。1972年參加烏盟清水河石峽口水庫勘測設計,負責水庫洪水調查、水文分析和水庫興利防洪計算。1974年參加土默特左旗萬家溝水庫設計,負責水文分析、水利防洪計算。

